学校要闻

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暨广东省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4-17 浏览次数: 412 发布部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撰稿:王瑶 摄影:钱晋 廖洪瑞 陆泓廷 初审:王瑶 复审:崔磊 终审:司玉娟

2025年4月12日—13日,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暨广东省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研究会2025年会以及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2025年会在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研究会、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主办,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吸引了全省本科高校、企业约100名专家和代表参会。

与会高校专家代表合影

4月12日上午,会议在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副校长、老年大学校长孙巧耘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正式拉开序幕。孙巧耘向与会的专家代表和企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专业特色以及产教融合成果,着重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成果、省级基地建设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突出特色。同时,她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电子信息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副校长、老年大学校长孙巧耘致辞

随后,广东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主任李斌致辞指出,5G、AI、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强调,本次会议汇聚高校和企业精英,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希望与会者分享教学、科研及产教融合经验,共同探索专业发展新路径,推动广东省电子信息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东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致辞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中山大学刘川教授带来《产教融合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报告,提出构建课内实践课程体系与课外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芯片领域专业人才培育;华南理工大学殷瑞祥教授深入讲解《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的组织》,从多个维度为教学成果奖申报提供专业指导;暨南大学黄君凯教授阐述课程创新建设与教创赛实践经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王永学教授介绍集成电路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李斌教授介绍集成电路卓越人才自主培养项目;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司玉娟教授分享了《三链融合驱动下集成电路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教育、产业、创新协同培养生态体系;华南理工大学靳贵平教授及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曹英烈教授对即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2025 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及其他工作计划进行了提前预告,为相关工作的开展预热

中山大学刘川教授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殷瑞祥教授报告

暨南大学黄君凯教授报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王永学教授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李斌教授报告

我校司玉娟教授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靳贵平教授报告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曹英烈教授报告


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张江漫分享了一流课程教材建设经验,展示数字教材研发成果;深圳市易星标技术有限公司宋洪光聚焦《实验教学数字化的技术实现与AI赋能探索》,分享了实验教学数字化共同体的发展情况、技术工具及AI赋能策略,为实验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紫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姚健介绍《一站式集成电路与微电子专业产教融合建设》,展现了企业与超150所高校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成果;广州风标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谢汇真介绍实验教学数字化实践成果,概伦电子陈传东展示PCB设计与智能制造实验/实践平台。茶歇期间,与会专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各个参会企业带来的实验设备器材,并结合教学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4月13日上午,参会高校专家与企业代表参观了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沙盘、校史馆、招生与就业大厅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在校史馆,通过“奠基、破茧、奋翼、蝶变”四大板块,全面了解了学校20年发展历程及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招生与就业展厅展示了多元化招生政策、特色专业优势以及校企合作就业平台等亮点。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参观者实地考察了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AI+数智化等实验室,并围绕设备维护、产学研合作等议题与学院教师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讨论热烈。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我校办学成果,特别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和各项荣誉表示赞赏,并对学院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产教融合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参观校史馆

参观集成电路测试与工艺仿真实验室

AI+数智化实验室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广东省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对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各方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书写电子信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