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举办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开幕式暨游园会

发布时间: 2025-04-15 浏览次数: 313 发布部门: 团委
撰稿:房鑫华、温欣、马龙涛、林佳卫、黄晓丽 摄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 初审:高士然 复审:房鑫华 终审:陈殿藩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将思政教育融入传承实践,营造“笃学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4月13日,我校于国学院园区顺利举办“文脉赓续 美育润心”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开幕式暨游园会,300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同上一场“行走思政课”“非遗思政课”“场馆思政课”和“AI思政课”,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校长黄学寿,党委委员、副校长方壮坚,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林文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高英杰,保卫处处长朱永康,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陈闪荣,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汤义和,各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共同出席此次活动。

 

学校领导、嘉宾共同为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开幕

活动当天,伴随着二十四节令鼓的敲响,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正式开幕。舞龙舞狮队和英歌舞队从知味园出发,沿着校道一路行进至国学院园区,途径思齐馆,校史馆。现场鼓声雷动,红绸翻飞,古色生香的楼宇间,是非遗精粹的活态传承,更是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学子对话千年文明的时空长廊。这不仅令往来师生驻足流连,在节令鼓中细品时光流转的东方智慧,更以年轻语汇激活典籍里的文化基因,让中华瑰宝在当代校园薪火相传,共筑滋养学子精神家园的文化长河。

英歌舞巡游展演

舞龙舞狮巡游展演

传统文化节活动现场,琴音袅袅,裙衣翩跹,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邀约徐徐展开。丝竹管弦间流淌着《渔舟唱晚》的月色,舞姿摇曳处勾勒《莲心逐梦》的写意。民乐的清越与歌吟的婉转在时空里交织,当传统器乐遇见当代编曲,当古典舞姿碰撞青春表达,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文明的生生不息,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器乐表演

 

《莲心逐梦》舞蹈表演

除了巡游展演外,本次游园会还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学园区分设“薪火承遗”“巧艺传薪”等5个区域,“药韵雅集”等4个打卡点,共43个摊位,并创新推出AI沉浸式体验空间。我校学子不仅近距离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三灶剪纸、三灶鹤舞和竹草编织技艺,深入领悟其文化底蕴,还在互动摊位亲身参与手绘戏曲脸谱、油纸扇制作、拓印等非遗体验活动。

此外,活动设置了中医智慧打卡点让学生们了解“医食同源”理念,在古亭中品味宋代点茶之韵,并挥毫泼墨感受书法魅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我校学子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永恒魅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还特别设立AI展示打卡点,用科技为欢乐加码,包括现场即拍即制作AI古风徽章、与AI棋手“元萝卜”对弈楚河汉界,实现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学习非遗竹草编织技术

感受传统中医文化

体验摊位特色项目

体验摊位特色项目

体验摊位特色项目

学生参与AI互动

英歌舞队队员梁培坚分享到,团队自两周前起便开始实施系统性日常排练计划,队员们克服了训练中的种种困难,展现出极高的毅力和团队精神。同队的刘杰明表示,在训练过程中,队员们深入探讨了活动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认为此类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还通过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的宣传从“纸上”走向“实践”,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此外,刘杰明还提到,今年的表演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交融更加自然,氛围更加浓厚。

英歌舞队队员梁培坚和刘杰明接受采访

此次文化节中,志愿者群体成为文化传承的坚实支撑。文学院志愿者钟海琳和余诗梦从摊位指引到运维保障全程深度参与,用细致服务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她们作为此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分享到,文化节通过文化+生活创新模式,将非遗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校园日常,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从纸上观展到指尖传薪的跨越。今年新增AI互动装置与AR导览系统,使传统技艺在数字语境下完成现代转译,为文化传承注入了青春动能。

志愿者钟海琳和余诗梦接受采访

本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各方的智慧与汗水,尤其是作为主力军的各社团成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为活动注入了青春活力。据担任璋夏汉文化社社长的张馨玥介绍,社团早在活动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工作,从主题策划到流程设计都经过精心打磨,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确保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推进。

璋夏汉文化社社长的张馨玥接受采访

活动现场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来自商学院的王乐怡表示:“我觉得今年的游园活动相比去年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年的传统文化节紧跟时代潮流,将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推出了AI古风形象和拍照打卡点等科技互动玩法。这种创新的形式不仅让我们在体验传统与潮流碰撞的乐趣,而且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活力与魅力。”

 

2023级商学院王乐怡分享活动感受

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融美育之力焕发文化基因的数字新生。此次活动,我校为开云手机站·官方版在线学子搭建了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将非遗传承、AI科技与青年教育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开创“思政课堂”新模式,培养兼具人文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