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学校举办大模型赋能教育经验及教学智能体开发实践工作坊
发布时间: 2025-04-05
浏览次数: 640次
发布部门: 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庞博
摄影:庞博
初审:庞博
复审:孟宪政
终审:乔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关战略部署,推动学校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创新,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结合、跨界开放的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4月2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举办大模型赋能教育经验及教学智能体开发实践工作坊,特邀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数字化专家徐童教授为学校30余名骨干教师做现场指导。
工作坊采用“理论精讲+自主实操”模式进行,徐童聚焦智能体技术框架解析,以GPT-4、讯飞星火3.5、GPT-4o等常规大模型为例,简要阐述通用大模型的类型、能力、工作原理和模型间的关系。
徐童教授现场指导
徐童结合高校教育场景案例,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智慧教育成果,包括学校开发的大模型、智能体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逻辑、应用效果及辐射情况,并以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教学应用平台——“码上”和“初发”为例,解析了智能教学应用满足学校数字教育需求、教师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方面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他通过现场演示,指导教师进行实操,在“初发”平台开发或订购智能体,利用“码上”平台对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智能助教、一对一辅导、学习资源推荐、教学反馈等环节进行流程部署,在生成的AI助教给学生提供一对一问答辅导时,教师还可通过“码上”全程监控辅导全过程。为了丰富智能教学工具的应用场景,徐童还指导参训教师使用开源工具调试自主决策模块。
工作坊结束,徐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产生冲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将被完全取代,相反,教师要掌控智能教学枢纽,充分利用智能工具对学生施以启发式教育,通过师生机深度对话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本次工作坊,参训教师对智能体开发工具链的掌握度有了明显提升,并纷纷表示会将培训成果应用于今后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加大AI赋能教学相关培训力度,并协同有关部门持续参与优化校内智能体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与优化,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更多、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模型赋能教育经验及教学智能体开发实践工作坊现场
主讲人简介:
徐童 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长聘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数字化特聘专家
北邮-井冈山经开区未来信息网络
联合实验室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信息通信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工作,主持研发的中间号已成为滴滴、美团等O2O行业及快递行业的必备功能,服务全国,每日调用超过1亿次;主持研发的骚扰电话防护公益服务的全国用户数超过10亿。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等。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主持研发的“码上”智能教学平台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成为北邮数字教育基座平台,在全国500余所院校大规模应用,在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成为专题演示的全球8个智慧教育代表性成果之一。主持研发的“初发”教学智能体平台成为“首都高校AI创新社区”官方智能体平台。相关成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探索出“码上创新创业模式”,创建马上出发创新社,指导和孵化了一系列优秀大创项目并大规模应用。指导大创团队获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全国特等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