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党委书记、理事长廖立国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发布时间: 2025-03-28 浏览次数: 1106 发布部门: 党委宣传部
撰稿:林悦、赖晴、石雪琪 摄影:李睿曦、辛姿仪 初审:陈宇 复审:汤义和 终审:郑润真

3月27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理事长廖立国在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思齐馆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在人工智能新赛道跑出青春加速度”为主题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校长黄学寿、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润真、学生处处长高英杰、学生处副处长王超、王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汤义和以及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智能制造与航空学院和大数据学院的40名学生一同聆听授课。

思政课现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的运行逻辑,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向智能时代跃迁的历史节点。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作为青年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在新的时代中创造更好的未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廖立国指出,立足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学校正计划建设一个主题为“未来已来”的人工智能与发展所能模拟体验中心,近期还正式启动首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并设立总支持资金100万元来举办比赛和扶持团队。“不论是建设体验中心还是举办赛事,目的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关注人工智能领域,有力提升自身人工智能素养,这可谓是恰逢其时,希望同学们积极体验和参与。”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促使同学们更加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廖立国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大学生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两个方面内容展开讲述,带领同学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同学们一同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锚定方向、破浪前行。

廖立国讲授思政课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

“在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廖立国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并强调,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2025年全国两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会议精神,他指出,中国教育已迈入AI深度赋能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的不仅是千行百业、多元场景,更是国计民生、烟火人间。

“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趋势下,如果能够预判这些问题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模拟和体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廖立国指出,作为一所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只有模拟出“未来已来”的场景,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他特别指出,学校建设的人工智能与发展所能模拟体验中心将邀请科技人员、科学家,或从事人工智能和智能化领域的专家加入研究,在三年时间内为这个体验中心设计未来的生活场景并进行模拟,让同学们能够体验“未来已来”,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AI技术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则可获得学校孵化支持,并将在学校人工智能与发展所能模拟体验中心展出。

“学校办学最关键的是能够服务好社会。当大家将以上所说的实践体验反哺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操作技能、灵性和创造力,那么好的企业都愿意吸纳你们成为他的一员,这样学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廖立国表示,学校将继续在实践中实施一些建设性举措,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未来已经来了,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如果等待下去,机遇就只会过去。”


大学生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其实人工智能离大家并不远。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的主力军,只要你敢面对它,它就是你的,你可以尽情拥抱它、掌握它。”廖立国指出,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也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机遇。“能够成为大器的关键,正是迎合社会发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能力,有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致力于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持续发力,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渗透,让学校人才培养拥有了广阔的天地,也能让大家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占据先机。”廖立国指出,机器会逐渐取代基础性工作,但攻克人工智能需要有关键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离不开基础研究,如果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研究,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出现后,大家可能会觉得他们掌握了人类的所有知识,但其实它不懂得这些知识的真正含义,都是将抓取的网络信息聚集起来,然后反向分析告诉你所需的信息,区别在于完整度。这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廖立国指出,在AI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特有的价值判断,能够为技术产品赋予文化和情感的价值,使其更具吸引力。

廖立国提到,学校建设人工智能与发展所能模拟体验中心,正是为了打通自然智能、意识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连接通道,让大家可以体验和感知,开发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特别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工具只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代替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大学生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如何掌握和驾驭人工智能工具,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创造的人。“大家一定要保持对人工智能的判断力,让人工智能工具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主宰。”

“专业是单一的,技术是万能的,同学们要掌握跨界整合的创造能力,而跨界发展需要大家放大思维,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大胆地去假设和思考。”廖立国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单一专业、单一学科的研究更加难以满足社会企业行业需求,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下,同学们要提前了解、适应未来AI辅助下的工作环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平时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智慧,扩大知识面,还要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善变、思变、能变、锐变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取得先发优势。”

“智能的能是什么?是能量,是在人作为动力的支持下实现的。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能量。而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正是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也就是人的思想和意识与人工智能系统相结合,这种就称之为意识智能。”廖立国指出,作为人类,要具有胸怀和大爱,不能仅仅局限于守住一个小家,而是要将自身的能量覆盖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同学们,你们的一生是由很多天组成的,只有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你们的一生才会过得很好。这样才能让身边的人开心,让家人放心,让自己充满信心。”廖立国勉励同学们要有未来已来的紧迫感,“主动拥抱未来,用双手实现人类共同的理想,才是未来真正的强者。”

同学们认真听讲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