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喜讯】学校学子荣获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发布时间: 2025-03-16
浏览次数: 1665次
发布部门: 团委
撰稿:房鑫华、蔡怡涵
摄影:江雨潮
初审:高士然
复审:房鑫华
终审:陈殿藩
近日,中华全国学联公布了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名单。经过高校推荐、省级初评、全国评审等环节,我校2020级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江雨潮荣获了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在校期间,江雨潮荣获过国家奖学金、2021年第二届软件工程系软件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 S 奖、第三届 “华数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挑战赛二等奖、2023年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赛项一等奖、第九届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铜奖、澳门城市大学 “城大杯” 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季军,并获“未来科技之星”、“十佳大学生”、“珠海好青年”以及“优秀毕业生”等称号,连续三年获学年一等奖学金,专业排名保持在前十,也获社会实践奖、学术与科技创新奖。
江雨潮认为学术学习与科研竞赛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他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焦虑往往来自对未知的过度想象,唯有真正投入行动才能验证问题的真实性。在时间管理方面,他习惯通过对短期任务进行系统规划,根据事项的重要性和耗时量分级标注,优先为关键任务预留完整时段。在决定投入某项任务时,他务必全力以赴,以确保在专注领域内实现突破并取得预期成果。
江雨潮在回顾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各位老师对他的深刻影响。他至今仍铭记每一位曾教导和帮助过他的老师,其中,梁艳春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给他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点,还是学术研究中的方向性思考,甚至是论文投稿的细节建议,梁教授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正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使他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江雨潮在校日常学习
江雨潮与梁艳春教授合影
在“互联网+”“蓝桥杯”等国家级竞赛中,江雨潮始终将比赛视为与行业对话的窗口。他秉持着“去享受舞台上的一分一秒。同时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用100%的努力去换取1%的希望”的信念迎接各项赛事。面对“挑战杯”答辩失利,他系统性复盘评委指出的商业化薄弱、路演表达冗余等问题,并针对性优化了展示策略,通过精简专业术语、把控路演节奏、梳理项目逻辑以及优化内容安排,最终在后续赛事中成功斩获季军。这些经历印证了“以赛促研”的深层价值——竞赛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通过专家反馈不断优化和提升项目质量、从多维视角拓宽认知边界的过程。
江雨潮本科期间部分赛事获奖证书
同时,作为多个跨学科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江雨潮,深刻认识到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全局把控”与“精准赋能”。他通过明确项目目标,依据成员专业背景进行科学分工,确保权责清晰、交付标准统一;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通过灵活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及时解决技术难点。他还注重通过激励措施和冲突调解,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与积极性,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江雨潮华为鲲鹏开发者认证证书
江雨潮的学术生涯始终锚定一个核心目标: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知识创造与传承的双向突破,既通过前沿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也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为实现这一愿景,他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到企业级AI项目的实战锤炼,从学术论文投稿到担任期刊审稿人的视角拓展,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学术与实践经验,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他正计划聚焦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致力于破解语言壁垒对知识共享的制约,让世界上的信息交流检索更加高效与快捷。
江雨潮与指导老师、赛事评委交流
从实验室到竞赛场,从项目开发到学术深耕,江雨潮的成长轨迹始终贯穿着“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他以目标明确、谋划务实、担当有为的奋进姿态,恪守稳中求进原则,坚持守正创新方向,在知行合一中彰显新时代青年表率作用。其躬身践行的奋斗精神为我校学子树立标杆,他的故事更是无数青年学子奋勇拼搏、敢于创新的缩影,激励着更多青年人在科学的征途上勇敢追梦,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